2025年7月23日,以色列议会以71票赞成、13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一项关于约旦河西岸主权的动议。这项动议由执政联盟的右翼议员联合提出,宣称约旦河西岸是“犹太民族历史家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网上股票配资门户,并呼吁以色列政府对该地区“实施主权”。投票结束后,以色列议会议长阿米尔·奥哈纳表示:“以色列的土地属于以色列人民。犹太人绝不可能是自己家园的‘占领者’。”尽管动议本身不具备法律约束力,但这一结果被国际媒体解读为以色列政府吞并约旦河西岸的“政治信号弹”。
以色列的领土野心早有预兆。2024年11月,以色列政府宣布没收约旦河西岸12平方公里土地,用于扩建犹太人定居点。2025年2月,议会通过法案,将“约旦河西岸”地名改为“犹太和撒马利亚”,从官方叙事中抹去巴勒斯坦的地理存在。7月2日,利库德集团14名部长及议长奥哈纳联名致信总理内塔尼亚胡,要求“立即批准吞并西岸”。
约旦河西岸是巴勒斯坦国仅存的两大主体领土之一(另一块为加沙地带),实际由法塔赫控制。根据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,巴勒斯坦应获得1.15万平方公里土地,但如今其实际控制区域仅剩约2865平方公里,其中西岸占2500平方公里。以色列通过划分军事区(C区)实际控制了西岸60%的土地,禁止巴勒斯坦人开发建设;巴方自治区域(A区和B区)仅占18%,且被定居点和隔离墙切割成200多个碎片化飞地。
自1967年占领西岸以来,以色列在此建造了300余个定居点,居住着约50万犹太人。2025年7月,推动动议的议员布隆声称:“50万定居者生活在‘约旦法律’下是荒谬的,他们应受以色列法律管辖。”能源部长科恩更在议会发言中直言:“从地中海到约旦河只会有一个国家,以色列。”
暴力伴随扩张同步升级。动议表决前48小时,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展开多轮军事行动:7月22日,在杰宁市卡巴提亚镇开枪射杀14岁巴勒斯坦少年纳斯尔,并致另一名儿童受伤。7月23日凌晨,突袭纳布卢斯并包围拉菲迪亚医院,军用车辆封锁急诊入口,搜查救护车;同期袭击伯利恒、希伯伦等地村镇,与当地民众爆发冲突。
国际社会的反应集中在谴责但无力阻止。阿拉伯国家联盟与伊斯兰合作组织在动议通过次日发表联合声明,抗议以色列“公然违反国际法”。联合国早在2025年1月警告:吞并行为将“摧毁两国方案,引发地区灾难”。但关键阻力来自美国,过去五年,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累计动用超50次否决权,阻止针对以色列的决议。2024年,美国国会通过《反犹主义意识法案》,将批评以色列政策定性为“犯罪”。
巴勒斯坦内部的分裂加速了危机。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长期采取“不抵抗政策”,试图借以色列之手削弱哈马斯,却导致西岸防御力量真空。2024年以色列没收土地时,阿巴斯政府未能组织有效抵抗。2025年吞并动议通过后,巴民族权力机构仅以声明谴责,称这是“殖民行径加剧种族隔离”。与此同时,西岸巴勒斯坦青年自发组成武装团体,但缺乏统一指挥,难以对抗以军系统镇压。
2023年10月至今,以色列在加沙通过“断水断粮—划定安全区—压缩生存空间”三步策略,将230万难民驱赶至拉法难民营,实际控制加沙75%土地。2025年6月,以军开始在西岸复制同类手段:以“反恐”为名切断杰宁水源,强拆民居扩建定居点围墙,并警告巴勒斯坦人“离开冲突区”。联合国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西岸新增定居点建筑许可同比激增27%,巴勒斯坦房屋强拆量上升40%。
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,以色列曾占领全部巴勒斯坦领土(含西岸、加沙、东耶路撒冷),后在阿拉伯国家联合施压下部分撤出。如今中东格局已变:沙特、阿联酋等6国与以色列建交;埃及、约旦依赖美国援助保持沉默;叙利亚因内战丧失90%国土控制权;土耳其专注打击库尔德武装。阿拉伯世界再无集体制衡能力。
法律层面的蚕食同步推进。2025年4月,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“约旦河西岸不存在占领状态”,为吞并提供司法背书。5月,议会以68票通过《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声明》,彻底否定两国方案。7月23日的动议通过后,司法部长莱文宣称:“我们正面临对西岸实施完全主权的历史机遇。”
2024年至2025年,以军摧毁西岸53所巴勒斯坦学校、41座清真寺和19处农田灌溉系统。在伯利恒,隔离墙覆盖着涂鸦“我们存在过”网上股票配资门户,但墙体正被定居点扩建工程推倒重砌。动议投票现场的一段发言成为注脚。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戴维·弗里德曼现身议会支持吞并,称未能在任内推动此事是“最艰难的决定”。当巴勒斯坦医疗部门报告西岸儿童伤亡时,以色列能源部长科恩对媒体表示:主权覆盖定居点是当前首要任务。
七星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